社交媒体
手机版
手机版
微信公众帐号
微信公众帐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相关产品新闻详细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探讨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2019-07-25 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优势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59 例患者随机分为A 组(50 例)、B 组(50 例)和C 组(59 例)。A 组常规口服灯盏生脉胶囊;B 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及阿托伐他汀片;C 组常规口服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及阿托伐他汀片治疗。3组均以7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5 个疗程。观察3 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情况及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C 组临床愈显率67.80%分别优于A、B 组的34.00%、40.00%(均P < 0.01),且总有效率96.61%均分别优于A、B 组的82.00%、86.00%(P 均<0.05)。A 组愈显率、总有效率与B 组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 0.05)。3 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MRS)评分及Barthel 指数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 0.05)。3 组治疗后NIHSS 评分和MRS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Barthel 指数则升高(均P < 0.01);且C 组NIHSS 评分及MRS 评分均低于A、B 组(均P < 0.05),Barthel 指数则高于A、B 组(均P < 0.05);A 组NIHSS 评分、MR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与B 组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 0.05)。3 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 0.05)。3 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均P < 0.01);

且C 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A、B 组(P < 0.05 或P < 0.01)。A 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B 组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 0.05)。治疗结束时,除在用药早期A 组出现2 例、B 组出现3 例及C 组出现5 例轻度恶心外,其余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继续用药后不良反应消失。3 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有效。



全文请到“相关下载”中下载。

© 2025 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滇ICP备12002337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滇)-非经营性-2020-0029)